7月23日,武汉发布2024年上半年经济“成绩单”,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975.19亿元,增速5.3%。
稳中有进、进中提质、持续向好的背后,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、产业升级的加速推进,各领域蓬勃发展、向“新”而行,也充分展现了武汉经济的韧性和活力。
7月24日,在位于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武汉华星光电生产基地里,全球单体最大的低温多晶硅显示面板生产线上,上百个机械手臂不停摆动忙碌。据介绍,今年上半年,其生产规模同比大幅增长,实现满产满销。
今年以来,武汉产业新动能不断激发,企业新势能持续塑造,发展动力中的“含新量”“含绿量”越来越高。
数据显示,上半年,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%,相较于去年同期,增速提高1.8个百分点。从行业看,全市36个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实现增长,计算机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9.0%,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5.0%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3.0%。
“高新技术产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”市统计局解读称,上半年,武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,工业生产增长较快,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壮大,新动能支撑作用明显。
据了解,上半年,我市高技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等“新势力”快速成长,新能源汽车、智能手机、光电子器件、锂离子电池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9.8%、37.8%、30.9%、18.0%。
上半年,全市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283家,实现两年翻番;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83家;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464.52亿元、同比增长45.86%。
“随着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不断集聚,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力量进一步夯实。”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付兴谈到,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,武汉新兴产业加快成长,科创动能加快增强,为未来发展积蓄充足动力。
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产业。上半年,武汉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.6%。分领域看,制造业投资增长17.8%,社会领域投资增长25.9%。
当前,在东湖高新区光谷生物城,迈瑞医疗在全球的第二总部基地武汉研究院项目,已进入室内装修阶段,全力以赴冲刺交付;在黄陂区滠口街道,占地312亩的玉湖冷链(武汉)交易中心项目,正全面进入外立面施工及设备安装调试阶段,建成投运将成为武汉一站式现代化冷链交易枢纽。
“投资武汉”不断注入发展新动力。上半年,全市528个重大项目投资中,科技创新及现代产业领域投资占到年度总投资额六成以上;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.6%,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5.3%。
消费市场也不断升温。到木兰草原看花海,到凌波门看日出,到户部巷尝美食……上半年,武汉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4.5%,“买买买”热情高涨。统计数据显示,上半年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.6%,领跑全国同类城市。
今年全国第10000列中欧班列在汉发车。图片来源:长江日报 记者刘海锋 摄
今年以来,武汉抢抓国家、省政策机遇,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,特别是进入二季度以来,高质量发展潜力持续显现。
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“以旧换新”政策带动下,上半年我市实施“八大行动”,有力提振消费。全市限上汽车、家电类商品零售累计分别增长12.8%、25.7%;限上单位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、照相器材类、智能手机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61.3%、61.2%、34.7%。其中,工业设备购置投资和基础设施设备购置投资分别增长35.2%、48.9%,拉动经济有力增长。
“加快推动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,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。”付兴谈到,近年来,武汉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,尤其重视供应链企业引育、供应链平台搭建、实现产贸联动发展,持续推动了本土新能源汽车、“光芯屏端网”、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、优质产品“出海”。
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全市进出口总额1751.5亿元,同比增长8.7%,增速高于全国、全省分别为2.6个、3.4个百分点。湖北国贸、湖北楚象等7家重点外贸平台进出口增长明显。
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“组合拳”激发市场活力。上半年,我市新登记经营主体27.7万户,新增登记企业12万户,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。
市统计局解读,今年以来,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举措持续发力,积极因素不断增多,政策效应逐步显现,市场活力和内生动力逐步增强。同时也要看到,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,有效需求依然不足,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。(长江日报 记者 陈永权)